他俩火了!看完,你就知道他俩为什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了……

浏览:22125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11-24 分类:行业要闻
2013年12月至今,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二级研究员,2019年7月至今,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2022年11月至今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副总地质师

1122日,2023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公布。中国地质调查局科学家唐菊兴、殷跃平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消息更是备受业界关注。

他们在各自专长的领域做出了哪些贡献?取得了哪些成就?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两位新晋院士!

唐菊兴,汉族,19649月生,浙江嘉兴人,中共党员。19847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312月至今,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二级研究员,20197月至今,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202211月至今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副总地质师。

唐菊兴自201412月至今,任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512月至今,任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勘查专业委员会委员;202012月至今,任《矿床地质》编委会副主编;201711月至今任《地球学报》编委会副主编。

唐菊兴是全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国家“十四五”规划102个重大工程之一)铜矿找矿首席科学家。从20世纪90年代初,唐菊兴带领团队从藏东到藏西,从藏南到藏北,历时30余年,长期在西藏高海拔野外一线攻关,克服种种困难,对铜等战略性矿产开展了找矿理论方法研究与勘探实践。作为大宗急缺矿产调查工程首席科学家和中国黄金、中国铝业、紫金矿业等企业找矿勘探攻关示范工程负责人等,唐菊兴在西藏四大矿集区主持或者科技支撑部署钻探40余万米,累计工程总经费超过20亿元,实现找矿重大突破,提交金属资源量铜3875万吨,占21世纪以来全国新增铜资源量的2/3以上,改变了我国铜资源分布格局,保障了我国铜资源基地建设。

唐菊兴为保障我国铜资源重大需求和国家资源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荣获了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首批创新争先奖、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等荣誉,并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入选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受党中央表彰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有关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7项;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SCIEI66篇、CSCD103篇,SCI他引1102次;获发明专利4项;培养研究生156名。

殷跃平,汉族,19607月生,出生地贵州独山,籍贯四川自贡,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博士,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201811月至今,任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首席科学家(二级研究员)。

殷跃平自20088月至今,任国际工程地质协会新构造与地质灾害专业委员会主任;201612月至今,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任滑坡与工程边坡分会理事长);20134月至今,任中国地质学会地质灾害研究分会主任。

殷跃平是我国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之一,聚焦国家防灾减灾重大需求,发展了复杂山体灾害动力成灾理论与风险控制技术,为保障西部山区、长江三峡、青藏高原等地质灾害高发区的重大工程和城镇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殷跃平根植三峡库区近40载,解决了规划论证、工程建设和蓄水运行期间工程地质系列关键难题。针对水库蓄水运行以来库区滑坡涌浪地质灾害新风险,开展了峡谷型高陡库岸失稳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保障了库区移民城镇,黄金水道和枢纽工程运行的长期地质安全。他深入青藏高原极高山区,针对喜马拉雅东构造结极其复杂的地壳结构、极其强烈的构造活动和超高位超远程灾害链带来的罕见挑战,建立了极端地质力学环境下重大工程选址评价方法,主持开展了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等国家战略性重大工程地质安全风险评价研究,为国家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了地质安全依据。他多次担任国家专家组长完成了重庆武隆滑坡、深圳光明滑坡等全国重特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和事故调查,为抗灾维稳做出了突出贡献。

殷跃平长期坚守在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第一线,获得了中宣部、自然资源部“最美自然资源守护者”荣誉和全国人大环资委等授予的中华环境奖,获得各类科技奖2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1)、省部级科技一等奖6(3项排1);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光华工程科技奖。主编技术标准(国标3部,行标4);获国家发明专利31项,出版专著8部,发表学术论文被SCIEI收录153篇,入选爱思唯尔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和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中国矿业报